TOB估值处在洼地 是谁“坑了”这个风口

搜了网资讯2018/3/15 14:06:14

目前其服务企业超过20家,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主要提供私募融资、兼并收购和投资管理三项核心服务。长期关注企业服务相关领域。创始人江一曾先后深度参与过纷享销客和去哪儿网两家独角兽企业的融资过程。


江一认为,“风口”,通俗的讲,是指这样一部分产业或领域,他们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或拥有巨大的盈利潜力,而获得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风口其实是不可预测的,只能判断,只要能预测的风口都不是风口。




根据《引爆点》一书里曾经曰过20%就是个引爆点。一旦用户渗透率达到20%时,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比如,2005年中国的PC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20%。中国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像58、赶集、去哪儿,基本都是在2005年左右成立的。


那么,哪个领域是史上有据可依的长期风口?答案是企业服务。


以下是江一的演讲实录,整理删改:


对标美国投资市场,美国TO C与TO B板块基本持平,TO B人群规模是美国的5-8倍,但国内TO B领域占股投资额不到2%,严重被低估,所以说,国内仍有万亿空间,企业服务市场为数仍有大机会的市场。


此外,TO C市场窗口期快,TO B窗口期长、慢、技术沉淀服务壁垒难模仿、企业客户粘性高,企业服务公司存续期及抗风险能力也强,作为投资标的偏安全,并购退出率高。


目前来看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还处在婴儿期,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美国和西欧人口加起来是 11 亿,中国是 13 亿。


中美 TO C 市场规模是类似的,Amazon / FB / Google 和 BAT 的市值是一个量级。


美国 TO B 市场光 Oracle、SAP 和 Salesforce 就是 5000 亿美元的市场,另过百亿的公司如WORKDAY、OPENTABLE、SERVICENOW,市值也在200亿往上,而中国是一片空白。


我个人估计中国整个To B 所有公司市值只有这三家总和的 1/10 都不到,即 几百亿美元。但市场规模方面美国加西欧是 2500 万家企业,而中国是 2000 万家企业。


所以,在中国 To B 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业务价值的洼地。因为这是每个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下面就有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如果美国是一个生态,那在中国就几乎就是零。



是谁“谋杀了”这个风口?


我曾是企业服务创业者和用户、去年把公司控股权卖掉转了全职投资人看企业服务+,从用户,创业公司和投资人的三重角度来看的话可能更准确些吧。


从创业者的角度:2016之后的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投资人急切的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增长和GMV听也不想听。只要你能处理好增长和收支平衡,过了那个点,皆大欢喜。


是募资不好募了吗?


答案是否的,说是大钱谨慎,然并卵,更多的资本涌入了哪些短命风口的头部公司,看一眼共享赛道、新零售、6个月结束战斗,头部企业融资速度令人咋舌。


从用户的角度:现在的产品真的迭代的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用政治课本的一句经典的话是,落后的生产工具已经成为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从宏观来讲,必须承认的现实是,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科技产业过于集中在消费级互联网领域,在企业级领域严重落后于美国与欧洲,而在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差距就更大。


如果中国在未来5年-10年仍沉湎于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成就,而在企业级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或信息化领域止步不前,就可能浪费在信息产业上的特殊机遇。


借助企业服务和信息科技完成农业和工业的产业转型,中国将有可能大大提升生产力。生产效率是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发展速度的唯一要素,因此信企业服务及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从投资人的角度: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很难做到。


其实在企业服务这个领域,未来远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加确定,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找确定性,对那些知道如何找到确定目标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确定的长期价值无法把握,我觉得也可以洗洗睡了。


投资圈应该给企业服务更多的耐心和支持。现在的,追各种风口,哎一声先,尤其是追区块链,区块链英明神武伟大光荣,大家都很希望直接能够兵不血刃的玩一把。但ICO的那些项目99%的都是圈钱,剩下那1%认真做产品的还有99%的失败概率呢,去赌那万分之一的概率?难道投资的刚需不是避险?


在我看去中心化的伟大英明之处就是躲避了监管。希望同样英明神武的投资人们,不要长期投资者没做成,做成了短期投机失败者。想去割别人韭菜反被别人当韭菜割了,事实证明,过于求速是大的风险之一。


我们配资时随便看了看几家一线半基金的IRR,居然我们这种傻干了十几年企业服务的业余投资人的IRR还低得多,年化20%算高,醉了。那还不如去买Google、Facebook、Apple、腾讯、阿里的股票长期持有的IRR来的高。


市场化的运行很容易通过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的方式带来我们不愿看到的结局,偶然与概率造就的起点落后可能造成整条产业链的系统性落后,这是市场的失效,希望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能把企业服务+这个颇具价值的领域推向好的一面。


为什么Elon Musk作为投资人或者企业家(除了他比较帅以外) 近那么火,那么的受人推崇?主要原因是不管他投的还是做的项目多样化以及每个项目都在改变着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也有价值。所有的解脱只能依靠积累,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着眼价值,活在未来。


我觉得大家真的应该反思一下到底何为价值,选择一家有价值而有意义的公司,多给他们一些耐心,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本质是线性增长的市场,爆发会在后期


2018企业服务的领域比较广泛,如果非要说统一趋势的话有三点:第一,从通用到垂直;第二,从工具到效果;第三,从分散到集成。


首先,因为不一样的行业逻辑不同,一套软件怎么可能与之匹配?显然不可能,所以细分领域就有很多机会。垂直赛道上,投资机构会倾向那些钱多、付费意愿高、客户相对集中,管理成熟度高的行业,比如:零售、交通、金融、都是很好的赛道。


其次,工具市场会分散,效果市场会集中,国内企业的管理成熟度不够,导致产品哪怕有优势因为执行力和管理水平的原因也会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必须得从纯工具过度到效果,才能拉动企业付费意愿。


再次,目前的企业服务基本云化,但还是不够集成,也就是美国十年前的水平。这需要大家有更开放、利他的价值观,未来所有的商业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能力越强的公司,越有责任让大家共同发展,客户需要的是整体的一站式的服务。


从资本的角度预测,企业服务本就是个线性增长的市场,爆发会在后期。他并不像To C市场那样,突然一下就指数型增长了。每年2-5倍的线性增长,可能是To B市场较正常的发展轨道。慢,稳,是本来即应该有的心理预期。


TO B产品是靠时间、经验和堆出来的,同样的壁垒也很清晰可见,更安全,价值更高。到了2018年,整个TO B市场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更强,大者恒大,产生不可逆的差距。


整体来说,市场不会出现像To C赢家通吃的局面,但今年垂直细分领域的第一名、第二名会更清晰可见,剩下的第3—100名可能只占10%以下的市场。这时候,资本会集中推动这个进程走的更快,企业服务的资本也会迅速集中到各个行业的头部。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首页>行情资讯>行情明细